copy from 周碩@濬濬
2010年3月21日ATV時事追擊節目第一節,內容主要講到質疑右腦教學及閃卡的成效及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值得大家參考!
http://app2.hkatv.com/v3/webtv/webtv.php?program=3000011
點擊:「時事新聞」- - - >「時事追擊」
片段中說許多教學法都主張右腦開發,其中也包括蒙特梭利教學法……這一點大家要特別留意,我感覺片段中講得太含糊,容易使人誤會,以為蒙特梭利教學法也主張閃卡式!事實上並非如此。
蒙特梭利教學法主張的右腦開發=圖像=實物(立體實物),這跟閃卡一味要幼兒囫圇吞棗式的強記一些對幼兒而言毫無意義的文字,甚至會對幼兒造成傷害,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關於閃卡的害處,我在《買錯玩具教錯仔》的第三章有詳細分析,部分節錄如下:
不能跳過生活經驗學文字
甚麼是閃咭?就是將文字或數字快速在幼兒眼前急速轉換的卡片,成人同時讀出卡片上的文字或數字,以圖藉此不求甚解的方法在短時間內認識大量文字和數字。
文字是抽象符號,最初用作記錄,代表具體生活事物,經過千百年的不斷進化,成為文明社會最重要的教育工具。然而,對於生活經驗的不足的幼兒來説,文字對他們毫無意義,生活經驗和體會要比文字閲讀更加重要。
文字或語言都必須建基於邏輯思維,對尚未擁有思維能力的幼兒,如何真正理解閃咭內容?在閃咭沒有邏輯性的急速轉換的一瞬間,小朋友眼睛雖然看著閃咭,然而思維卻來不及將成人讀出的聲音與閃咭上的符號(文字或數字)聯繫起來,更沒有足夠時間理解文字的意義,最後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演變出反射作用的發音,並非成人一廂情願的以為小朋友們已經懂了、學會了。無論何種形式的閃咭都無助學習。
更糟糕的是,在小朋友對現實的事物還沒有直接認識之前,便教他們代替抽象事件或物件的符號——文字,逼他們死記硬背、不求甚解,他日如何重新激發小朋友對文字以及學習的興趣?不斷的單向硬灌輸(被動硬接收),只會令主動自發學習的能力日漸荒廢。
人棄我取乎?
閃咭既然不好,且被西方以及鄰近的台灣教育界淘汰,為何在香港仍然受到追捧?到底在哪裡出錯?
香港社會競爭大,日漸形成了功利的習慣,甚麼都要贏,幾時都怕吃虧,再加上殖民地遺留下來的崇洋心態,使我們的教育也畸形發展,扭曲了孩子按部就班的學習過程,恨不得嬰兒一生下來就是天才,如果是超學齡的神童就更理想不過,提早進入外國名牌大學,豈不是極速達成名利雙收?
推廣閃咭教育的機構固然是始作俑者,然而問題的根本,我想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假若不是我們愚昧,商人怎可能大發利市?事情簡單不過,學習不顧過程,一步登天——邁入名校的門檻是家長最終目的,小朋友是否有學習熱誠都是次要的事。
「快就是好、早就是聰明!」這不是正確的想法。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十多年的求學生涯可是不短的日子,我們重視的應該是小朋友追求學問的持久積極性和耐力。望子成龍的心態可以理解,但神童萬中無一,與其急於求成揠苗助長,不如按部就班,讓小朋友在幼兒階段先做好學前的準備,例如大小肌肉的動作練習、感官訓練、認識真實的世界……否則,他們連生存的能力還沒有準備好時,便要他們應付成人設定的教育系統考試,那是多麼可憐!
父母的短視,害慘的終歸是孩子。請不要再用閃咭折磨自己的孩子!想孩子贏在起跑點,也不能被急於求成的心使自己盲目起來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